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明之太孙无敌 > 第92章勇猛无双永昌侯

第92章勇猛无双永昌侯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“杀————!”

三日之后,永昌侯蓝玉率领的五万奇兵趁夜色准时发动了进攻,密密麻麻的明军将士如狼似虎般疯狂杀向了河对岸。

白石江下游流入平原,因此水势并不凶险,甚至不少地方完全可以涉足过江,这为明军将士提供了优良的作战环境。

眼见大半将士皆已行至江河中心,对岸却一点反应都没有,蓝玉大将军忍不住仰天大笑,意气风发地跳上战船,直奔对岸杀去。

行军打仗,天时地利人和,缺一不可,而今己军现在可谓是占据了一切有利的优势!

这等滔天大功,没想到就这么容易,就落到了自己手里!

也不知道金朝兴那个老东西,得知此地并无元军镇守,会不会悔得肠子都青了!

“快快快!迅速过江!咱们捅元军的屁股去!”

似乎对这缓慢的速度很不满意,永昌侯忍不住疾声催促道,显得急切不已!

想想也是,只要这五万奇兵上了岸,从元军背后突然杀至,元梁王苦心布置的防线,顷刻之间便会崩溃!

那他蓝玉这头功,可是实打实地第一军功!

就在蓝玉想入非非之时,河对岸却陡然亮起了无数火把,登时照亮了整个夜空!

“不好!有埋伏!”

眼见对岸亮如白昼,蓝玉脑海轰然炸响,惊怒交加地嘶吼道。

真的有埋伏!

这他娘的怎么可能?

金朝兴那个老东西怎么会知道?

但对岸的元军统领达里麻却是不愿给他反应的机会,大手一挥,随即狠辣下令道:“放箭!杀光这些该死的叛贼!”

密集如蝗的箭雨瞬间激射而出,在低沉的夜幕中划过道道优美的弧线,而后无差别地击中了还在愣神的明军将士!

“有埋伏!”

“快撤!快!”

一时之间,明军将士不由慌了手脚,甚至有人高声嘶吼着撤退,不愿再冒着生死危险继续前进。

但永昌侯蓝玉乃是一个狠人中的狠人,见状很快便回过了神来,脸上非但不见一丝惶恐,反倒是兴奋至极地狞笑了起来。

“传我将令,执法队居后,若有畏缩不前者,斩!”

“全军听令,杀入会川!后退者,斩!”

即便有埋伏,那又如何?

元梁王不过才十万大军,他布置的防线还那么广,这小小的会川顶天了最多不过两万大军!

如果两万元军,能一口吞下老子的五万大军!

那我蓝玉,死而无憾!

“杀————!率先上岸者,老子给他记头功!”

蓝玉拔出腰间镔铁大刀,陡然暴喝道,令原本有些慌乱的明军将士,登时镇定了下来。

对啊,不管如何,蓝玉将军还在!

“杀入会川!”

“杀鞑子!”

“杀!”

一阵阵暴喝响彻耳畔,如同惊雷炸响,驱散了将士们心中的恐惧与不安。

众人只见,蓝玉将军左手持盾,右手提刀,立于甲板之上,身形紧绷如弓,而后猛地一跺脚,如同离弦之箭一般暴然激射上岸!

蓝玉将军,杀上岸了!

一刀砍翻了一个鞑子,鲜血溅了满身,蓝玉大将军却是猖狂大笑道:“看来这头功,还是我蓝玉的啊!”

“杀!杀!杀!”

明军将士们瞬间疯狂了,嗷嗷叫着冲向了对岸。

主将尚不畏死,我等何敢偷生?

杀杀杀!

在蓝玉悍不畏死地率领下,原本反遭伏击的明军将士,却依旧悍勇绝伦地发起了反击。

同样是密密麻麻的箭雨,甚至还夹杂着不少火箭,却依旧不能阻止明军将士们的反击。

锋利的箭矢携带着巨力狠狠地刺入肩膀,疼的蓝玉龇牙咧嘴,他反手一刀斩断箭杆,背靠巨石,疯狂砍杀眼前之敌。

镔铁大刀极其锋利,甚至可以“吹毛透风”,乃是价比黄金的神兵利器,一刀砍下去,甚至连鞑子手中的盾牌都被剁成了两半!

若是铁骨铮铮朱某人在场,定会惊讶地发现,这镔铁大刀原来就是赫赫有名的大马士革刀!

盛名之下,名副其实!

镔铁长刀在蓝玉大将军手中,宛如死神的镰刀,不断收割者着一个又一个鞑子的性命!

肩膀受伤之后,非但未能降低蓝玉大将军的战力,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的凶性,一盾横击,硬生生地砸碎了一个鞑子的脑袋,血浆当场迸射而出。

“将军莫怕!我等来也!”

“杀杀杀!”

鏖战久矣,蓝玉终于听见了自家亲卫的声音,登时喜出望外,步步向前地杀了出来,与亲卫军汇合在了一起。

众人见自家将军不知杀了个几进几出,身上竟还插着数根箭矢,当即便红了眼眶,怒吼着扑杀向前。

亲卫军之后,是源源不断赶来的明军将士!

一脚踏上了陆地,这些早就憋了一肚子怒火的虎贲骁勇们,根本无需军令指挥,寻着一个鞑子便嗷嗷叫着扑了上去,凶狠犹如豺狼虎豹一般!

“大明无敌!杀光鞑子!”

蓝玉暴喝一声,带领亲卫军如同一支利剑狠狠地插进了敌军阵营之中,为后续登录的将士们开辟出了一块阵地。

元军统领达里麻见状面色惨白,难以置信地咆哮道:“为何明军还有如此勇士?昔年有一个常十万,现在竟又冒出了个此人!”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谍影凌云干宋堡宗别闹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混在洪武当咸鱼大明1805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诸天大明联盟我岳父是李世民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