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明之太孙无敌 > 第114章十年之后,困龙升天

第114章十年之后,困龙升天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燕京城,秋风萧瑟,寂寥无比。

街道之上人迹寥寥,全无先前那般喧闹繁华之景!

自前几日,燕王府长史易先生遇刺身亡,燕王爷与徐元帅勃然大怒,联手封禁了整座燕京城,进行了挨家挨户地严格搜查。

但,结果,早已注定。

别说贼人了,连鬼影子都没有搜寻到一个!

偏偏蹊跷的是,那些前来搜查的将士,似乎对此事不甚关心,大多都是做做样子罢了。

不过即便如此,平民百姓还是不敢外出,老老实实地躲在被窝里,似乎唯有温暖的被窝,才能在这不太平的世道中,带给他们一丝安全感。

马车滚滚前行,在城门口处戛然而止。

“什么人?下车接受检查!”

一声暴喝响起,城门守将挎刀上前。

还未等他掀开车帘,一张满脸横肉的凶脸却是突兀冒了出来,没好气地笑骂道:“老刘,怎么着?还要查老子的车?”

刘姓守将见状,彻底没了搜查的兴致。

这冒出来的家伙,不是旁人,正是燕王府亲卫,曾经的燕山正千户,丘福!

二人还时常一起去教坊司寻欢作乐,去勾栏瓦舍看戏听曲儿,自然熟稔无比。

但熟归熟,规矩还是规矩。

“老丘,你这个时候出城作甚?上头可是下了死命令,出城之人必须接受审问盘查,你这不是没事儿找罪受吗?”

“赶紧下马,接受盘查!上头可是下了死命令,不要让当兄弟的难做!”

丘福闻言勃然大怒,指着守将鼻子怒骂道:“好你个刘二虎,先前还跟老子称兄道弟逛窑子,现在是不是看燕王府失势,马上就翻脸不认人了?见风使舵的狗东西!”

话音一落,丘福便骂骂咧咧地下了马车。

他的这番话,倒是引得众人哄笑不已。

能将“逛窑子”这种事情堂堂正正地公之于众,也只有丘福这个王八蛋才做得出来了!

见其非但没有一丝羞愧,甚至还满脸的得意,刘二虎就气不打一处来,索性不理会他,一把掀开了车帘探头望去,却见一个面色苍白的书生,正虚弱无比地躺在里面,还有一个半大孩子,怯生生地望着自己。

“丘福,此人是谁?”

“是你爹!”

刘二虎:“???”

“这是老子的远房亲戚,不知被哪个王八蛋撺掇的整那什么‘负笈游学’,一路从京师游学到了燕京,学识没长多少,身子骨倒是累垮了,你说气人不气人?”

“雇了个老实本分的车夫,准备把他送回老家,好好养病,这不想着把他送出城,然后我就回来!”

刘二虎闻言扫了一眼书生,见其面白如纸,眼神怯懦,不由嗤笑一声,彻底失去了所有兴趣。

这些书生文人,手无缚鸡之力,肩无抗柴之骨,真是废物至极!

偏偏当今皇上对这些书生文人无比重视,待遇优渥,反过来还极力打压武夫丘八,这让他们这些武夫上哪儿说理去?

刘二虎又扫过车门旁的中年男子,见后者尖嘴猴腮,双目无神,极尽讨好之色,也不再出言询问。

“赶紧滚蛋!早去早回,不然等会城门关了,可别求着老子给你开门!”

丘福闻言猖狂笑道:“你敢不给老子开门,下次再去醉仙楼,老子专点你的老相好小凤仙!”

众人闻言,又是一阵大笑,臊得刘二虎满脸涨红,不耐烦地催促丘福赶紧滚蛋。

如此这般,城门缓缓打开,一行人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城门,离开了燕京城!

书生自然是江左小凤凰,陈弘毅。

车夫自然是采花大盗,慕容逸。

小凤凰勾搭丘福,一方面是因为自家公子交代的任务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今日出城做好准备,否则长久在这燕京城待下去,定然会露出马脚。

马车走出十里地后,众人迅速换上了丘福提前准备的快马,不要老命地策马狂奔,留下阵阵烟尘。

就在他们离开燕京城半个时辰后,一年轻骁将手提黄金麒麟矛,率具甲铁骑奔袭而至,居高临下地喝问道:“守将何人?上来答话!”

刘二虎急忙上前,毕恭毕敬地回答道:“末将刘二虎,参见少将军!”

少将军,这个称呼,在军中向来代表着非凡的意义!

而这位年轻骁将,正是兵马大元帅,徐天德长子,徐辉祖!

这黄金麒麟矛其实就是长矛,类似长枪,但比长枪更长,乃是军中步兵的制式武器!

这位少将军自幼从军,跟随大元帅南征北战,从一个步兵成长为了具甲铁骑军将佐,即便旁人稍有微词,也不得不承认,少将军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
但徐辉祖毕竟还很年轻,得势之后虽足智多谋,却也难掩少年郎爱慕虚荣之心,于是将自己的制式长矛重新锻造,更是将矛身通体使用黄金打造,遂成为其代表性的武器————黄金麒麟矛。

毕竟三军之中,如此光彩夺目、流金溢彩的武器,整个军中也就独此一份儿,骚包得不行!

守将刘二虎诚惶诚恐地看向这位少将军,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
徐辉祖双眸微眯,突然喝道:“今日有没有人出城?”

二虎闻言心中一凛,正犹豫要不要告诉少将军丘福之事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谍影凌云干宋堡宗别闹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混在洪武当咸鱼大明1805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诸天大明联盟我岳父是李世民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