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国仇家恨 仗剑天涯行 第四十一章 蓝田败绩 汉中失守(1/ 2)
怀王之所以听信张仪之言,也并非不无道理。商於之地,本来为楚国所有,后来因为楚国为感谢秦国出兵击退吴国侵略之军,相助楚国复国,楚昭王便把商於之地送给了秦国作为感谢。
然而随着秦国商鞅变法逐渐强大,羽翼渐丰,已经不再是当年春秋时期楚国的小弟了,可以与楚国平起平坐的实力了,楚国开始警惕起来,而这商於之地,对于楚国来说,是制衡秦国的战略要地,所以楚怀王不惜交恶齐国,也要得到商於这块土地。
但苏秦张仪这种纵横家,专门以忽悠各国君主而从中取事,其中多有诈伪之行,这便是纵横家之术,各国国君或因一时诱导,或因一时被迷惑,而纷纷上当。苏秦、张仪又长袖善舞,善于自保,大多都是诸侯受害,纵横家受益。
苏秦以合纵之策,佩六国相印,然以诈伪之术,挑动诸侯相战,最终,苏秦合纵之略为连横之策所破,苏秦得罪燕国,奔窜齐国自保,却为齐国大臣所恶,最终被齐人杀死。
张仪连横之策,与合纵为对立,却也是与苏秦一个道上行的。张仪在秦国甚为秦王倚重,六国皆畏惧秦国,自然也看重张仪了,但秦国群臣却多有憎恨张仪者,只是张仪被秦王罩着,皆不敢得罪他而已。
秦国太子嬴荡,即后来的秦武王,尤其厌恶张仪。
此番张仪欺骗楚王之事,虽然得逞,但秦太子等人认为张仪行诈伪之事,出卖了国家的利益。并不认为此番战胜楚军,开疆拓土是张仪的功劳。反而认为张仪挑起秦楚战端,让秦国受到了空前压力。
秦王也知晓,楚国不同于西方义渠、韩魏等国家,仅仅丹阳一战还不足以让楚国服输,如果楚王举倾国之兵来伐秦,也是够秦国喝一壶了。对于秦楚之间的较量,虽然张仪分析说秦能胜楚,秦王还是捏了一把汗。
公元前312年,秦楚展开丹阳之战,楚败。下半年,楚王又率军三十余万,北向伐秦,楚军士气高涨,一路势如破竹,遂收复被秦军所侵犯之地,兵至武关。秦军统帅公子樗里疾与将军魏章统军二十万迎战,魏章是魏国人,因为张仪得原因被用为秦将,官职爵位是大庶长,不过魏章也是一时军事之才,善能用兵,见楚军势大,且群情愤怒,便对樗里疾道:“哀兵必胜,今楚王为报前番败兵之耻辱,欲要与我军决战,楚军兵力多于我军,士气又旺,相战恐不利于我军。不如且退军至关中以待楚军深入,避虚就实,则可寻机而破楚师。”
樗里疾道:“善!将军之谋,与吾正相合也。今且撤军暂避楚师锐气。”于是便将二十万军马撤回关中,屯驻蓝田。
楚王见秦军回撤,以为秦军胆怯,便夺了武关,从商於之道入,兵锋推进至关中平原,至蓝田,扎下营垒,与秦军对峙。
楚军仍然强盛,秦王见楚军逼近国都,秦人皆感到畏惧,秦王亦心中不安,便召张仪问道:“今楚军逼近咸阳,先生有何策退之?”
张仪道:“楚军主力在外,国中必然空虚。大王可趁此时之机,命韩魏出军袭楚,便可解此局也。”
秦王便立即遣人至魏韩二国,剖析利害,陈说袭楚之利。魏、韩二国从秦之命,各遣数万军,南下袭击楚国郢都。
而齐国已经与楚国交恶,此番也不免要趁火打劫了。起初齐王还摇摆不定,也不愿看到秦国此番再座大,处于观望之中。但魏韩出兵袭楚,齐王见再不动手,恐怕分不到一杯羹了,于是便也令驻扎在边境军队数万,南下攻击楚国。
秦楚两军数十万在蓝田对峙,秦王为稳定人心,下令催促樗里疾尽快寻机与楚军交战。
魏章再献计道:“楚军远来,辎重粮草难以相继,而我军以逸待劳。且我军已经退至蓝田,后面便是国都咸阳了,退无再退。公子且先出奇兵袭扰楚军后续辎重,激励三军将士,十日之后,楚军锐气稍微懈怠之际,发兵急击之,则破楚必矣。”
樗里疾再采纳魏章之谋,遣游击部队突入楚军后方,埋伏于商於之道山中,袭扰阻断其粮道,楚军只好出动军队来防备秦军袭扰部队。十余日之后,楚军果然因为辎重不继,又疲于应付,果然气衰,樗里疾便下令秦军全军出击楚军。楚王率军迎战,两军战于蓝田,楚军为秦军所乘,战不利,又为秦军所大败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